400-820-8531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首页 > 新闻中心 > 干货分享 > 从“汤药”到“囊泡”,中药研究新跃迁

从“汤药”到“囊泡”,中药研究新跃迁

发布时间:2025-07-29

想象一下:把一株新鲜的人参、一块多汁的生姜或一段脆嫩的山药放进榨汁机,流出的汁液里,其实漂浮着数以亿计的“纳米级快递员”——它们就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虽然哺乳动物来源的具有临床应用潜力,但其生产和安全性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植物EVs,包括中草药衍生的细胞外囊泡样颗粒(CHM-EVLP),由于其高生物相容性、较低的生产成本、低毒性和低免疫原性,不仅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一种新型的中药药效物质,使之成为中药研究新方向。拜谱生物拥有成熟且完善的中草药细胞外囊泡多组学检测分析服务流程,让这场从“黑箱汤药"到“明码囊泡"的中药革命真正落地。

一颗囊泡的“超能力”清单

别看它个头小,功能却多样。同一批囊泡既能熄灭炎症“火苗”,又能按下肿瘤细胞“自毁键”,还能召唤干细胞“修理工”。

CHM-EVLP生物学功能

(DOI: 10.1002/INMD.20250038)

小包裹,大药房:囊泡里到底装了啥?

如果把囊泡比作一艘“核潜艇”,那么里面搭载的“导弹”与“补给”才是决定战力的关键。小分子(黄酮、生物碱)负责精准打击;核酸(miRNA)远程调控基因;脂质与蛋白则像隐形涂层与导航仪,确保投递不迷路。更重要的是,这些“弹药”还能被人工替换,让同一艘航母秒变万能运输船。

CHM-EVLP物质组成

(DOI: 10.1002/INMD.20250038)

如何提取“纳米汁”:实验室分离全攻略

同样一株人参,有人用传统煎煮,有人用酶解榨汁,结果提取出的囊泡数量、纯度、活性天差地别。到底该“温柔过滤”还是“暴力离心”?下文把实验室最常用、也最靠谱的6种方法摆在一起,告诉你什么时候选“差速超速离心”,什么时候上“密度梯度+尺寸排阻”,让每一颗囊泡都“活着”离开草药。

CHM-EVLP不同分离方法

(DOI: 10.1186/s12967-024-05892-3)

让囊泡“刷脸”进场:表征三连拍

拿到“纳米汁”后,怎么证明里面真的是囊泡而非蛋白团或油脂滴?先“拍照”——电镜看形貌;再“量尺寸”——动态光散射(DLS)和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测定粒径分布、浓度和zeta电位;最后“查身份”——转录组+蛋白组+脂质组+代谢组四重指纹。只有把所有表征拼成一张“身份证”,临床前研究才能站得住脚。

CHM-EVLP不同表征方法

(DOI: 10.1186/s12967-024-05892-3)

文献军火库:一键下载全部PDF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编整理了近三年植物领域特别是中草药细胞外囊泡的高分文献,并打包成“弹药箱"。公众号后台回复“细胞外囊泡”,即可秒获全部PDF,省去检索、翻墙、付费的麻烦,让实验设计快人一步。

拜谱点睛:本草纳米时代的下一站

当纳米镜头对准千年本草,才发现古人熬煮的不止是小分子,而是一整支纳米级舰队。它们跨越物种、时空,把“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封装在不足百分之一头发丝粗细的磷脂壳里。如今,借助质谱、测序与成像技术,我们第一次能读懂并改写这些天然囊泡的指令集。中药外囊泡,正从草根汤的附庸跃升为即将步入临床的生物制剂新星——下一场颠覆性的创新,也许就藏在厨房案板上的那块生姜里。

拜谱生物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从中药材的成分鉴定到入靶活性成分的筛选,从作用网络的构建到作用靶点的体内体外验证,再到经典方的优化和中药现代化的推进,每一步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